当前位置:主页 > 豫剧名家 >

河南豫剧为何能唱响河南响彻全国

  豫剧,又称“河南梆子”,是主要流行于河南及周边省市的地方剧种。 以其大胆古朴的艺术特点和简洁的曲调,与京剧、评剧、黄梅戏、越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。

  豫剧的起源

  河南地处中国腹地。 它是宽容的、互利的。 它受到南北文化的影响。 是戏曲品种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:越调,流行于南阳; 二甲线,流行于开封、延津、滑县等地。 ; 流行于濮阳、滑县的大平调; 流行于河南中部的戏曲; 周口盛行的道教情怀; 至于河南挂件,更是响彻全国。 被誉为“吊坠女王”的乔庆秀,曾凭借她的好嗓子享誉天津卫,被誉为“覆盖河南”。

   名家豫剧唱段视频_名家豫剧手拉着德芳儿伴奏_豫剧名家/

  河南豫剧在这片热土上蓬勃发展。 豫剧的起源现在已很难考证。 有人认为,明末东路琴腔、蒲州梆子传入河南,由当地民歌、小调演变而来; 也有人认为,明代中后期由北曲县演变而来。 锁条由中原地区流行的时尚小绫演变而来; 三是说它是由开封地区的土帮戏演变而来。 不过,无论豫剧起源于什么剧种,这都说明当时河南的戏曲文化极其丰富。

  豫剧团

  随着豫剧声乐表演体系的不断发展,豫剧团社应运而生。 豫剧团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,正如豫剧的起源一样,早已无从考证。 到清代,河南已出现相当数量的豫剧班团,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封丘县清河集(今封丘曹港乡)的天行班;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河南剧团; 清光绪年间夏邑县的白苗班; 吉(今夏邑马头镇一带)班; 清宣统年间陈留县(今开封市相府区)德胜班等,到清末民初,全国豫剧班多达121个。河南,拥有员工约2500人。

   名家豫剧手拉着德芳儿伴奏_名家豫剧唱段视频_豫剧名家/

  正是这些江湖剧团代表了豫剧的整体发展水平,为豫剧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。 他们一般组织比较严密,成员比较稳定,班长、演员、乐队、勤杂工各司其职。 他们的班长通常是具有较高道德水平和管理经验的资深艺术家。 可以说,整个班级的生计全靠班长,所以班长也常被称为“老大”。

  这些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。 每个入班的人都要签订契约,挨打、骂、体罚,命运由生死决定。 同时,由于剧团相对规范,传承有序,为河南豫剧培养了大批人才,对河南豫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 比如陈素珍、常香玉、严立频、马金凤等人都是旧社会豫剧团出身。

   “豫剧皇后”陈素珍曾回忆:我们的演出条件很差,艺术质量也落后于其他剧种。 我们演出的永乐戏台有席子帐篷,下雨就停止演出。 舞台下的观众座位是一排长凳,上面有横木板,上面放着茶、水果等食物。 门票分为三等,中间为男席,西边为女席,东边为站票。 男女不得混坐。 当时,豫剧的观众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和苦力。 所谓的上层人士从来不看《土棒儿》戏,唯恐失去地位。

  正因为豫剧没有浮夸的表演场地、歌词通俗易懂、贴近人民最底层,所以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,流传了数百年。 在河南,从老到小,每个人都会哼几句豫剧台词。 在这一点上,豫剧和京剧有着本质的区别。 自从“四大徽剧团”来京为皇室演出并登陆皇城形成“京剧”以来,以其高亢低沉的表演,将观众锁定在达官贵人、知识分子中。 - 关键表演。

   名家豫剧手拉着德芳儿伴奏_豫剧名家_名家豫剧唱段视频/

  河南地处中原。 人们不相信妈祖,对龙王也不太感兴趣。 然而,几乎每个村庄都建有关公庙和观音庙。 老百姓并不关心关公、观音是否有保佑降雨的神通。 每逢大旱,村民们都会抬着“关公”出庙,游街小巷,暴露在烈日下。 大概,一方面可以让“关老爷子”亲眼目睹百姓疾苦,另一方面也可以让“关老爷子”感受到暴露的痛苦,从而可以浇出甘露。早期的。

  求雨时,村民们一定会搭起戏台,请戏班来唱几天。 那时候老百姓并不富裕,没有太多闲钱。 庙会的负责人会挨家挨户收取食物,演出结束后将食物换成钱或者直接给戏班换取报酬。 一些爱孩子的家长也会趁着这个时间,带着孩子到剧团后台,请剧团的画师给孩子画大花脸。 这些画脸大多是包青天、张飞、窦尔敦的形象。

   名家豫剧唱段视频_豫剧名家_名家豫剧手拉着德芳儿伴奏/

  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,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为破除封建迷信,河南多地开展了打倒神像、拆毁庙宇的运动。 失去了生存的土壤,一些规模较大的剧团开始进城组建有固定演出场地的专业剧团,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剧团要么被迫解散,要么在夹缝中挣扎求生。 甚至有的剧团解散后,演员被迫依靠乐器班(鼓班)参加民间红白喜事,勉强维持生计。

  豫剧流派

  河南各地的方言不太一样。 豫剧发展过程中,由于受到地方声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,同时为了避免行业之间的竞争,这些江湖剧团一般不会跨地区演出。 豫剧逐渐形成不同地域风格:以商丘为中心的“豫东调”;以商丘为中心的“豫东调”;以商丘为中心的“豫东调”; “祥符调”以开封为中心; “豫西调”以洛阳为中心; “沙河调”以台湾海峡两岸为中心。 其中,“祥符调”、“沙河调”因曲式结构和旋律与高亢的“豫东调”相似,逐渐融入“豫东调”家族,而“豫西调”则以高亢的“豫东调”为代表,逐渐融入“豫东调”家族。低音调和委婉语“平分秋色,成为河南豫剧的两大声调体系。

   名家豫剧唱段视频_名家豫剧手拉着德芳儿伴奏_豫剧名家/

  受民国时期京剧界以演员姓名作为流派标志的启发,豫剧也有了“流派”一词。 有趣的是,京剧最著名的流派是梅派、程派、商派和荀派。 )派、常(象羽)派、崔(蓝田)派、马(金凤)派、严(立品)派、桑(真君)派六段角色。 不同的是,京剧四大旦角都是男性。 旦,河南豫剧六大女旦角色均为女旦。 可见,在旧社会的河南,对于女性出现在舞台上表演还是有很大的宽容度的。

  遗憾的是,流派的划分也制约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。 那些流派的亲传弟子和二级弟子只考虑是否能像原派大师那样表演,根本没有自己的表演风格。 请问,无论他们的表演多么逼真,还能达到梅兰芳(京剧梅派)、程砚秋(京剧程派)、陈素贞(豫剧陈派)、常香玉(豫剧常派)? 而那些开宗立派的高手,也没有跳出门派的框框,吸收百家之长,形成自己的风格。

   名家豫剧唱段视频_名家豫剧手拉着德芳儿伴奏_豫剧名家/

  比如,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创作京剧《穆桂英挂帅》时就已经声名大噪。 看完豫剧演员马金凤的《穆桂英挂帅》后,他高兴地说:“没想到地方戏能有这么好的节目,尤其是《挂帅》这部剧,题材新鲜。虽然我已经跟穆桂英几十年了,从来没有看过她晚年的戏!这个戏值得京剧学习。” 两年后,梅兰芳先生成功地将马金凤的《穆桂英挂帅》移植到京剧中,并亲自主演穆桂英,立即轰动国内外,成为梅兰芳先生继梅兰芳先生之后的第一部得意之作。解放。

  河南豫剧的发展与传承

  新中国成立后,经过几代豫剧名家的不断改革创新,豫剧艺术取得了质的飞跃。 豫剧作为一种成熟的戏曲艺术,开始全面繁荣。 据统计,豫剧剧目近千个,其中《双花枪》、《断头美人案》、《春秋配》、《花木兰》、《穆桂英挂帅》等传统剧目647个、《大金枝》、《三哭宫》、《秦雪梅吊笑》等都是传统豫剧的优秀作品; 而《朝阳沟》、《李双双》、《倒霉叔叔的婚姻》等则是现代豫剧的代表作品,早已在全国享有盛誉。

   名家豫剧手拉着德芳儿伴奏_名家豫剧唱段视频_豫剧名家/

 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,中国社会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电影、电视、流行音乐因其通俗、活泼的性质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。 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河南豫剧也和其他国产剧种一样陷入了困境。 传统戏曲如何在当前环境下生存,如何在观众欣赏习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和传承? 河南豫剧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。

  《梨园春》栏目作为中国电视行业第一的戏曲栏目,无疑对豫剧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。 创办27年来,《园中之春》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和业余歌剧人才,让中国歌剧的音色响彻大洋彼岸,响彻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,为电视文化的繁荣和豫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 并对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猜你喜欢